奥运会上最感人的故事

2024-05-18 15:40

1. 奥运会上最感人的故事

中国奥运会上最感动的画面!总有一幕,会让你泪流满面!

奥运会上最感人的故事

2. 奥运会2016的感人故事

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迪马斯说,这次我获得了两枚奖牌,一枚铜牌,是赛会颁发给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颁发给我的。 

格林斯潘: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冠军的时候,我的镜头却对准了那些赛场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改变了人们看体育和体育人的角度,我从体育人的故事中发掘出坚持、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推崇的精神。 

故事三:捐出金牌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波兰女运动员 

波兰女运动员奥蒂丽亚·杰德捷泽扎克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兰在游泳项目上的第一位奥运冠军。但更为可贵的是,她把这枚金牌拍卖了,并将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儿童医院用于救治白血病儿童。 

格林斯潘:当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们自己制作的纸金牌挂在她脖子上时,很多人都感动得落泪了,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我的电影不是体育电影,而是讲述体育运动中人的故事,它不只是给运动迷们看的,而是给所有人看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体育,却很喜欢我的电影,因为它能带给他们感动。 

故事四:三次征战奥运会的摩洛哥田径运动员奎罗伊 

奎罗伊是多次获得世锦赛1500米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两次参加奥运会,却都和志在必得的冠军擦身而过。雅典奥运会上,他终于夺得了金牌,夺冠后的他冲上看台,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狂吻。 

格林斯潘:他的故事是很有戏剧性的。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他才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实现了在奥运会上的辉煌。他冲上看台的一幕很感人,因为这样的时刻是每个运动员都祈盼的幸福时刻,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故事五: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的美国女子垒球队 

故事讲述了美国女子垒球队的一名老队员莉萨,如何和队友们顽强战斗,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还有该队的主教练,在开赛之前经历了丧妻之痛,却依然带队参赛,并将这支队伍带向了胜利。 

格林斯潘:虽然我们都知道,去挖掘负面新闻,会吸引人,但是我选择故事,总是去发现它美好的一面,用我的镜头和语言去彰显这些美好。 

故事六: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梅尔斯姐妹 

一对从小就喜爱自行车的姐妹,既是对手,又是队友。在奥运会前夕,姐姐因伤退出比赛,而妹妹继续努力,得到了奥运会冠军,实现了姐妹俩共同的奥运梦想

3. 奥运会感人的故事

奥运会感人的故事:马拉松选手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的故事。
马拉松选手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只代表祖国参加了一届奥运会——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在全部75名参赛者中垫底,在此之前、之后他也并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绩被纪录,这在长跑高手层出不穷的非洲可谓平平无奇。但就是这样一位垫底者,却获得了比不少奥林匹克冠军更响亮的名声,和更广泛、更深久的影响力,如今时过境迁已近50年,人们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奥林匹克名人录,成为北京奥运系列节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乡坦桑尼亚,一个“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正开足马力运作,以为那里家境贫寒、但有运动潜力的田径新苗提供资助,他曾被法国《队报》誉为“最美的垫底者”。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是第一次在高原举办的夏季奥林匹克盛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太一般了,冠军、埃塞俄比亚人马默.沃尔德的成绩2小时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两届奥运金牌得主“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在4年前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2小时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军新西兰的迈克尔.瑞安2小时23分多的成绩更是平平无奇,记者们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颁奖式,最多关注一下因伤只跑了17公里便颓然倒地的“赤脚大仙”比基拉,对其他选手并未太在意,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投注过多热情,等颁奖式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的,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噶尼噶的姆布卢Mbulu,参加墨西哥城奥运时已是30岁老将。虽然他此前并无煊赫成绩,但作为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

奥运会感人的故事

4. 奥运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成龙献歌祝福08奥运群星感人故事谱写北京欢迎你[提及韩庚] 
TOM体育讯音乐在悄悄地表达和谐,参与亦是一种境界。作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庆祝活动的主题歌,《北京欢迎你》高亢的旋律已由70多名歌手共同演绎完成。歌手们从全国各地赶到位于北京一条小胡同里的录影棚,有的推掉商演,有的带着病来,有的成了空中飞人。
这次利用在北京工作的间隙,成龙一赶到北京乐家轩录音棚就有些兴奋,他乐呵呵地向在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在30分钟的录制过程中,成龙则一反此前的温和,与歌曲“较上了劲”,恨不得唱一句就给自己“NG”好几遍。最后,直到录音师表示真的无可挑剔了他才肯罢休。这种敬业精神让工作人员都自叹不如。原本成龙还自荐想唱多几句,但由于他的行程安排的较紧,最终不得不“忍痛割爱”,“我其实可以唱的很好的。”成龙临走时还在跟工作人员念叨。
周华健虽然在《我是明星》中又做司机,又做领位员,甚至更多的身份,不一定真实,“此次参与《北京欢迎你》的录制,我就是一个志愿工作者,一个为奥运献力的志愿者。”华健说。“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一直希望能为北京奥运会做些事情,现在我能用我的歌声来传播奥运志愿精神了,为奥运出力,同时也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怒放的机会。”
在2008奥运年到来之际,48岁的费翔再次回到了中国观众的视线中,“其实我不会写音乐,我不会弹任何乐器。这次因为奥运要到了,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奥运。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只能用音乐的方式把自己对奥运的热情和期待唱出来。”费翔说。
15年前为北京亚运会演唱的《亚洲雄风》,让韦唯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谈及演唱奥运歌曲,韦唯颇有心得,“我的音域比较宽,适合演唱体育歌曲,唱起来很过瘾。”
新加坡艺人孙燕姿刚下飞机就匆匆赶到录影棚《北京欢迎你》MV的录制,“能够参与这首歌曲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唱的时候很放松,希望把欢乐、开心的气氛唱出来。”
人高马大的游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可能是由于身高的原因,自己跟奥运会很有缘分,早在北京申奥期间,他就曾加盟一个民间的集体车队,在济南、青岛、大连等城市去参加申奥的活动,为北京助威。
黄大炜刚下飞机就径直赶往乐家轩录音棚,用他那不太熟练的夹杂着英语和粤语的普通话与录音师交流着。虽然旅途的疲惫已经令他面带倦意,但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主题歌《北京欢迎你》的录制,仍是打着十二分精神,不断地虚心求教。他在歌词上标上拼音和符号,然后在录音棚里不断反复地练习,直到他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歌手孙悦同样是拖着疲惫的身体跨进了录音棚的大门。作为青歌赛的评委,她每天要工作到深夜10点钟,以至于在录音间里忍不住打个哈欠过过瘾。“我太累了,这几天都没正经睡过觉。”孙悦说。但到了正式录音的时候,孙悦却收起脸上的倦意,扬起嘴角,放声高唱《北京欢迎你》。
一身R&B风格标准打扮的胡彦斌,即使是在人口密度超高的录音棚休息室,也很活跃。他在录音棚里跟着歌曲小样反复吟唱,副歌部分的高音难住了很多歌手,胡彦斌却一举轻松过关。
黄晓明深夜造访,尽管在表演方面是优秀的,但在唱歌方面他却像一位谦逊的学生。外表俊朗的他对自己形象的关注真是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要求化妆师时刻在身后不时补妆,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现在镜头面前。
说起北京奥运会,何润东显然有些兴奋,“希望公司在赛事期间不要安排我工作,以往的奥运会我都没有这么强烈的冲动想去现场看比赛,但这次不同,北京是主场,我们是主人,在赛场上到处都可以听到国人为运动员加油的呐喊与助威声,亲身感受运动员挥洒在运动场上的激情。”何润东说。
杨坤不久前完成了为奥运会创作的歌曲《状元》,接着又走进了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歌曲《北京欢迎你》的录制现场。“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好像已经听到了那充满力量的奔跑声与呐喊声。我很幸运,自己可以有机会见证这件百年不遇的国家大事。”杨坤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不过面对奥运,我会联想到奥运精神所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我很幸运,自己可以有机会见证这件百年不遇的国家大事。
谈及奥运,汤灿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为歌手,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音乐来支持奥运,参与奥运。”
谭晶一直为08奥运做着积极的准备,“大家把我们这样的志愿者叫明星志愿者,志愿者也好,明星志愿者也罢,怎么称呼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表现突出的普通志愿者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志愿者明星,树立真正的志愿者明星,我想这种示范和鼓舞对千千万万个志愿者来说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谭晶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音乐,在艺术的道路上,再接再励,为人民歌唱,为国家歌唱。”谭晶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个歌手对她所生活的时代,所经历的大事件,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用自己的嗓音反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运梦,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奥运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一致欢迎。能够参与其中,是每个人人生中无尚光荣的记忆。对于陈坤而言,有幸参与《北京欢迎你》的录制,同样是件值得铭记的大事。 “我要去2008年奥运会做义工,先要培养社会责任感。”
韩庚在刚出道时曾因签证限制而一度只能带面具在舞台上表演,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身份,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在各大颁奖礼上韩庚都坚持用中文致谢,处处不忘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传统舞蹈到汉字,从饺子到风景名胜,以及中国功夫等等。当收到了韩国数千万的赞美和鲜花时,韩庚一直强调着“我是super junior的中国成员!”“今天能亲身融进北京奥运会这个大家庭,我很幸福。”
每天,不同的歌手轮番上阵,一直幻想自己能为奥运唱首歌,这次终于如愿,“虽然每个人只有一句,但是能参与其中已经很快乐很荣幸。” (孙锐)

5. 历届奥运感人故事

故事一: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关注击剑运动员。在奥运会官方电影里,这也是第一次讲击剑运动员的故事。我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很渺茫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选择故事上,我认为别人觉得没有意思或者没有用的故事,对我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因为我从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故事二: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迪马斯说,这次我获得了两枚奖牌,一枚铜牌,是赛会颁发给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颁发给我的。

格林斯潘: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冠军的时候,我的镜头却对准了那些赛场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改变了人们看体育和体育人的角度,我从体育人的故事中发掘出坚持、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推崇的精神。

故事三:捐出金牌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波兰女运动员

波兰女运动员奥蒂丽亚·杰德捷泽扎克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兰在游泳项目上的第一位奥运冠军。但更为可贵的是,她把这枚金牌拍卖了,并将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儿童医院用于救治白血病儿童。

格林斯潘:当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们自己制作的纸金牌挂在她脖子上时,很多人都感动得落泪了,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我的电影不是体育电影,而是讲述体育运动中人的故事,它不只是给运动迷们看的,而是给所有人看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体育,却很喜欢我的电影,因为它能带给他们感动。

故事四:三次征战奥运会的摩洛哥田径运动员奎罗伊

奎罗伊是多次获得世锦赛1500米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两次参加奥运会,却都和志在必得的冠军擦身而过。雅典奥运会上,他终于夺得了金牌,夺冠后的他冲上看台,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狂吻。

格林斯潘:他的故事是很有戏剧性的。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他才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实现了在奥运会上的辉煌。他冲上看台的一幕很感人,因为这样的时刻是每个运动员都祈盼的幸福时刻,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故事五: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的美国女子垒球队

故事讲述了美国女子垒球队的一名老队员莉萨,如何和队友们顽强战斗,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还有该队的主教练,在开赛之前经历了丧妻之痛,却依然带队参赛,并将这支队伍带向了胜利。

格林斯潘:虽然我们都知道,去挖掘负面新闻,会吸引人,但是我选择故事,总是去发现它美好的一面,用我的镜头和语言去彰显这些美好。

故事六: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梅尔斯姐妹

一对从小就喜爱自行车的姐妹,既是对手,又是队友。在奥运会前夕,姐姐因伤退出比赛,而妹妹继续努力,得到了奥运会冠军,实现了姐妹俩共同的奥运梦想。

格林斯潘:在雅典奥运会前我们就在关注这两个姐妹了,他们都很年轻,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遗憾的是姐姐没能参加奥运会,但是只要为梦想努力拼搏过,就都是我眼中的英雄。

“我关注的不仅是获得第一或第二的选手,因为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我关注的是那些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却能表现出奥林匹克精神和美好人性的运动员。”曾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格林斯潘对奥运官方电影的制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格林斯潘表示,自己很乐意为北京奥运宣传影片的拍摄出谋划策,“我时刻准备着呢”,他说。

历届奥运感人故事

6. 奥运会上最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
 
 1.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但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2.格林斯潘:我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很渺茫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冠军。
 
 故事二: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
 
  
 
 1.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
 
 2.迪马斯说:这次我获得了两枚奖牌,一枚铜牌,是赛会颁发给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颁发给我的。

7. 有什么奥运感人的故事?急啊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8165331
在赢得105公斤以上级男子举重冠军之后,德国人斯坦纳在领奖台上,向世人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美丽的女人是他的妻子苏珊,但现在已不在人世。一年前,苏珊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她已无法看到丈夫站在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幕。但只要有爱,生死之间的距离又有何碍?“我希望、同时也相信,她已经看到了这所有的一切。我不迷信,但我希望她能在天堂里如愿以偿。”斯坦纳含泪亲吻妻子照片的一幕让举重赛场里的观众们无不动容。《图片报》也为之感动:“这块金牌的光芒一直照到了天堂。如果上帝宽容的话,她会看到的。”
斯坦纳和苏珊一见钟情。起初苏珊在电视里看到斯坦纳比赛的场景,就此爱上了他,并主动给他去了信。第一次见面之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苏珊喜欢叫斯坦纳“泰迪”,或者“面包屑怪物”,而斯坦纳则称苏珊为“我亲爱的公主”。难以置信,巨人般的斯坦纳会如此温情。在两人结婚的时候,斯坦纳特意把这三个名字写在了苏珊的婚纱上面。在苏珊去世之后,斯坦纳把这件衣服也随之埋在了墓地里。
爱人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斯坦纳却相信,她的目光并没有离去。“每当走上举重台的时候,我总会说:宝贝,帮帮我。”“谁知道?也许苏珊真的在天堂里注视着他呢。”《图片报》感叹道。斯坦纳回忆说,每次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墓地看望苏珊。“但我不敢呆得太久,因为太伤心了。不过也无需太久,因为我始终都把她放在心里,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陪伴在我左右。”斯坦纳把苏珊的照片绣在了自己的旅行包上,并且在比赛的时候也随身携带一张她的照片。
谁知道?也许苏珊真的一直在“陪伴”着斯坦纳呢。斯坦纳最后在挺举中举起的重量超过了自己训练成绩8公斤

有什么奥运感人的故事?急啊

8. 历届奥运感人故事

1932年8月7日,阿贝贝·贝基拉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出生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瘦弱的小家伙,会在30多年后让外界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刻印象,由贫穷变为长跑。由于家境贫寒,贝基拉很小就成了牧童。1956年,24岁的贝基拉开始了正规的长跑训练,没过多久便成为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1960年8月25日,第17届奥运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当时,美国是当仁不让的田径第一大国,而埃塞俄比亚还未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贝基拉更是无名小卒。但当他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为埃塞俄比亚赢得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并打破马拉松项目的奥运会纪录后,蜂拥而至的记者们把他团团围住,不顾贝基拉的疲惫向他表示祝贺,提出各种问题,同时好奇地望着他那双瘦长有力的赤足。是的,42.195公里的漫长征程,贝基拉居然没有穿鞋!第二天,“赤脚大仙”成为全球报纸上最热门的新闻。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转眼即至,贝基拉作为旗手率领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入场,这对他而言,是一份莫大的荣誉。10月21日下午1点,来自35个国家的68名马拉松选手从东京国立体育场起跑。“赤脚大仙”不再赤脚,他穿上了一双跑鞋,但速度却一如既往地令人惊叹,2小时12分11秒2,贝基拉再破奥运会纪录,并开创了蝉联马拉松冠军的先例。

  贝基拉是一只报春燕,他为非洲长跑运动带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春天。他的成功,为所有的非洲运动员树立了榜样。默默无闻的非洲长跑运动,自贝基拉之后蓬勃发展,并在世界田坛占有重要地位。
1932年8月7日,阿贝贝·贝基拉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出生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瘦弱的小家伙,会在30多年后让外界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刻印象,由贫穷变为长跑。由于家境贫寒,贝基拉很小就成了牧童。1956年,24岁的贝基拉开始了正规的长跑训练,没过多久便成为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1960年8月25日,第17届奥运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当时,美国是当仁不让的田径第一大国,而埃塞俄比亚还未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贝基拉更是无名小卒。但当他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为埃塞俄比亚赢得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并打破马拉松项目的奥运会纪录后,蜂拥而至的记者们把他团团围住,不顾贝基拉的疲惫向他表示祝贺,提出各种问题,同时好奇地望着他那双瘦长有力的赤足。是的,42.195公里的漫长征程,贝基拉居然没有穿鞋!第二天,“赤脚大仙”成为全球报纸上最热门的新闻。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转眼即至,贝基拉作为旗手率领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入场,这对他而言,是一份莫大的荣誉。10月21日下午1点,来自35个国家的68名马拉松选手从东京国立体育场起跑。“赤脚大仙”不再赤脚,他穿上了一双跑鞋,但速度却一如既往地令人惊叹,2小时12分11秒2,贝基拉再破奥运会纪录,并开创了蝉联马拉松冠军的先例。

  贝基拉是一只报春燕,他为非洲长跑运动带来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春天。他的成功,为所有的非洲运动员树立了榜样。默默无闻的非洲长跑运动,自贝基拉之后蓬勃发展,并在世界田坛占有重要地位